上海外国语大学施建军教授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时间 : 2019年12月13日 15:43    

2019年12月12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施建军教授莅临我院,在外语楼310做了一场题为“关于中日近义词的互译性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郭永恩教授主持,日语系全体教师和数名英语系教师以及百余名日语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了讲座。

施建军教授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获解放军科技进步奖、解放军教学成果奖、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专著奖等多项学术奖励。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东亚国家语言中汉字词汇使用现状研究”首席专家。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秘书长(2012-2014)、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日文信息计算机智能处理、计量文体学、汉字文化圈国家语言文字比较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内的10多项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

施教授首先阐述了近义词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词和词之间的意义存在远近之分,同一语言内部是这样,不同语言的词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区分和描写词义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语言本体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近义词的辨析贯穿着外语学习整个过程。翻译过程中译词的困难也是由近义词引起。接着,施教授从研究的技术基础、理论基础和资源等角度说明了近义词研究的可行性。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取得了发展,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手段,这是技术基础。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则是理论基础,而中日对译语料库和汉英对译语料库等这些大规模对译语料库的建立则提供了资源。

施教授运用具体的实例整理了中日同形词的互译性问题。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大量同形词,但中日二语同形词的意义和用法则不同。传统语言学是用分类的办法描写这些差别,但是该方法不能准确描写近义词之间的距离,更不能精准描述中日近义词的互译性。计量办法是解决传统分类描写不足的一条途径。为此,施建军教授从统计学的角度,运用计量办法,导入同形词对译系数F,对汉日同形词互译的可能性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在嘉兴逗留短暂的一天,施教授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日同形词的学术讲座为我院的师生科研指明了一条科学且可行的研究途径。此外,他还专门指导了我院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学领域的申报书,这也必定会助推我院师生科研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