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学科研究方向转型及路径思考 ——外国语学院第五期博士论坛开讲

时间 : 2020年11月27日 15:42    

11月2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外语楼204会议室召开第五期博士论坛,主题为“外语学科研究方向转型及路径思考”。本次论坛由肖欢博士主讲,贺文照副教授主持,具有博士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30余名教师参加了论坛。

肖博士长期从事国别与区域、智库文化传播研究,先后发表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美国主要智库在对华外交政策转变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研究课题获批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肖博士从外语学科方向变化新特点、研究方向转型大背景、研究方向转型路径、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简介四个方面讲述了外语学科研究方向转型及路径思考。他首先讲到,近年来外语学科呈现出学科方向新调整、人才培养新定位、科学研究新领域、服务社会及国际交流合作新亮点等变化,具体表现在: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学科融合;突出跨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学科融通能力;聚焦学术话语体系,凸显中国风格;注重智库建设,突出国际传播。其次,外语学科研究方向转型根植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对接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战略需求,响应教育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号召,契合嘉兴学院建成一流应用型综合大学目标定位,适应教师个人学术基础和今后发展。再次,对于研究方向转型路径,肖博士建议教师个人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系统性阅读中国文史哲书籍和相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文献,弥补知识结构短板,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同时,学校和学院层面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年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搭建跨领域、跨学科、跨国界学术组织,促进外语和其他学科教师的科研协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肖博士强调,新发展格局下对接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和文学研究,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都需要外语学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跟“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等联系紧密,“外语+红色经典外译”、“外语+红色话语传播(话语体系建构)”、“外语+嘉兴文化外译”、“外语+国际关系(国别研究)”、“外语+政党研究(左翼政党研究、民粹主义研究)”、“外语+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外语学科转型方向。肖博士鼓励老师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先评估后转型,积极参与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建设,投身研究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发展动态、文化传统和特点、研究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如何将红船精神与当地情况相结合等课题。

进入本学期以来,外国语学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期博士论坛,在广大科研骨干和青年教师们引起热烈反响,并吸引了应用技术学院王轶群和俞晓强两位老师前来聆听。王轶群老师表示,博士论坛对处于科研迷茫期的青年教师帮助很大,有助于我们清楚系统地了解外语学科方向发展变化,掌握科研教研项目选题方法,为确定下阶段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也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外语专任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和翻译学等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努力学习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新时代外语学科研究转型做好充分准备。

小贴士:

2020年10月31日,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该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政党外交要求有效结合,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善创新”的要求,主动担当“资政建言、理论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使命,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将中心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左翼政党研究的新型高端智库,中外政党学术交流的基地,传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平台。